近年來,氣候變化已成為世界各民族關注的重大問題。氣溫上升和海平面上升對沿海人口構成了威脅,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那裡的貧困現象猖獗,基礎設施欠發達。雖然公眾對北極氣候變化影響的擔憂眾所周知,但全球變暖的危險遠遠超出了冰川融化和北極熊被困的範圍。
不管氣候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它已經給北極圈的地貌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以下是一份關於氣候變化將如何在未來幾年改變北極面貌的指南。
氣候變化和北極圈

海平面上升是氣候變化影響北極的直接結果。北冰洋冰川和冰山的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海岸線被侵蝕,低海拔地區被淹沒。海平面上升的副作用中,一個好處便是,北冰洋冰層的減少可使海洋更適合船隻航行。
與全球其他地區相比,全球變暖對北極的影響更大,這種現象被稱為北極放大效應。北極放大效應是通過冰反照的結果產生的,這是一種北極冰融化後露出下面顏色更深的陸地或海洋的效果。因為深色的物質比淺色的物質更容易吸收熱量,這片新暴露的陸地或海洋吸收了更多的陽光,從而導致變暖加劇。一些科學家假設,北極冰的融化可能導致全球變暖的連鎖效應,升溫加速到人類無法阻止的程度。
北極冰層的迅速減少是氣候科學家們的一大擔憂。據估計,從1979年到1996年,北極冰層覆蓋減少了3%。此外,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北極的夏季海冰正在迅速消失。據估計,到2100年,北冰洋的夏季冰將完全消失,但一些人估計最早將在2030年消失。北極永久凍土層的融化也會向大氣中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加速全球變暖。
全球變暖也給北極生態系統帶來了變化。通常情況下,樹木無法生長在樹木線以北,那裡的永久凍土層和寒冷的氣候使樹木無法紮根。科學家們觀察到,隨著北極變暖,樹木線正在向北撤退,而以前被凍土帶上的草所定義的地區現在以樹木生長為特徵。北極南部的北方森林已經經歷了與氣候變化相關的乾旱和森林火災引起的「褐變」。
北極野生動物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北極圈的變暖使得來自南方氣候的物種得以遷移到北極,這可能會破壞生態平衡。在北極和亞北極物種之間已經觀察到雜交。隨著北極熊的自然棲息地——浮冰的縮小,氣溫的上升對北極熊的打擊尤為嚴重。2007年,美國國家野生動物聯合會請求美國政府將北極熊列為瀕危物種。
從經濟角度來看,北冰洋冰層的融化使得通過現在開放的海域開採資源和運輸貨物變得更加容易。由於北極冰層的縮小和海軍技術的改進,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現在已經成為現實。這導致了地緣政治的分裂,因為擁有北極領土的國家試圖保護自己的領土不受外國入侵。
一個主要的西北通道項目是北極大橋,這是一條連接俄羅斯西北部港口城市摩爾曼斯克和加拿大馬尼托巴省邱吉爾港的海上航線。加拿大還試圖通過宣佈北冰洋的大部分海域為其內海海峽,從而加強對北極的主權要求,並允許其控制進入北冰洋的通道。美國堅持認為北冰洋是國際水域,加拿大的行為違反國際法。
最後,氣候變化對北極土著人的生活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像因紐特人這樣的許多民族依賴於狩獵、捕魚和其他依賴北極獨特生態平衡的活動。由於氣候變暖,許多北極物種可能在未來滅絕。氣候變化還破壞了許多土著居民的交通,使冰路和其他傳統交通工具不再可用。
在北極圈擁有領土主張的國家政府已經對氣候變化採取了不同程度的補救措施,試圖阻止氣溫上升可能造成的損害。然而,由於海冰的減少使北冰洋成為一條可行的航運路線,商業利益將受益於氣候變化。此外,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據信在北極部分地區儲量豐富,未來幾年很可能會出現一股爭奪這些資源的熱潮。
結語

不管您對氣候變化有什麼看法,顯然,全球變暖正在對北極圈產生重大影響。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已經帶來了地理、大氣和生態方面的一系列變化,如果目前的氣候趨勢繼續下去,這些變化很可能會加速。很明顯,氣候變化將對北極圈產生顯著而持久的影響。